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中国文脉(1/10)

本站新(短)域名:ddshuwu.com

第一章 中国文脉



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liu和审mei潜liu。

这zhong潜liu,在近chu1很难发现,只有从远chu1看去,才能领略大概,就像那一条倔犟的山脊所连成的天际线。

正是这条天际线,使我们知dao那个天地之大,以及那个天地之限,并领略了一zhong注定要长久包围我们生命的文化仪式。

因为太重要,又chu1于隐潜状态,就特别容易产生误会。因此,我们必须开宗明义,指chu那些最常见的理论岔dao,不让它们来干扰文脉的潜liu——

一、这gu潜liu,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官方主liu;

二、这gu潜liu,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民间主liu;

三、这gu潜liu,属于文学,并不从属于哲学学派;

四、这gu潜liu,虽然重要,但ti量不大;

五、这gu潜liu,并不一以贯之,而是时断时续,断多续少;

六、这gu潜liu,对周围的其他文学现象有xi附力,更有排斥力。

寻得这gu潜liu,是zuo减法的结果。我一向主张,研究文化和文学,先zuo加法,后zuo减法。减法更为重要,也更为艰难。

减而见jin,减而显神,减而得脉。

减法难zuo,首先是因为人们千百年来一直chu1于文化匮乏状态,见字而敬,见文而信,见书而畏,不存在敢于大胆取舍的心理高度;其次,即使有了心理高度,也缺少品鉴高度,与多数轰传一时的文化现象相比“得脉”者没有那么多知音。

大胆取舍,需要锐利斧钺。但是,手握这zhong斧钺的人,总是在开山辟路。那些只会坐在凉棚下说三dao四、指手画脚的人,大多不懂斧钺。开山辟路的人没有时间参与评论,由此造成了等级的倒错、文脉的失落。

等级,是文脉的生命。

人世间,仕途的等级由官阶来定,财富的等级由金额来定,医生的等级由疗效来定,明星的等级由传播来定,而文学的等级则完全不同。文学的等级,与官阶、财富、疗效、传播等因素完全无关,只由一zhong没有明显标志的东西来定,这个东西叫品位。

其他行业也讲品位,但那只是附加,而不像文学,是唯一。

总之,品位决定等级,等级构成文脉。但是,这中间的所有liu程,都没有清晰路标。这一来,事情就麻烦了。

环顾四周,现在越来越多的“成功者”都想以文炫己,甚至以文训世,结果让人担忧。有些“儒商”为了营造“企业文化”qiang制职工背诵古代那些文化等级很低的发蒙文言;有些电视人永远在绘声绘se地讲述着早就应该退chu公共记忆的文化残屑;有些当代“名士”更是染上了古代的“嗜痂之癖”如鲁迅所言,把远年的红zhong溃烂,赞之为“艳若桃hua”

颇让人不安的,是目前电视上某些文wu鉴定和拍卖节目,只要牵涉到明清和近代书画,就对作者的文化地位无限ba高。初一听,溢mei古人,无可厚非,但是这zhong事情不断重复也就颠覆了文化的基本等级。就像一座十层高塔,本来lun廓清晰,突然底下几层要自成天台,那么上面的几层只能坍塌。试想,如果唐伯虎、乾隆都成了“中国古代一liu诗人”那么,我们只能悄悄把整bu《全唐诗》付之一炬了。书法也是一样,一个惊人的天价投向一份中等水准的笔墨,就像一堆黄金把中国书法史的天平压垮了。

面对这zhong情况我曾shenshen一叹:“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充鹏。”

照理,文wu专家不懂文脉,亿万富翁不懂文化,十分正常。但现在,现代传媒的渗透力度,拍卖资金的qiang烈误导,使很多人难以抵拒地接受了这zhong空前的“文化改写”结果实在有点恐怖。

有人说,对文学,应让人们自由取用,不要划分高低。这是典型的“文学民粹主义”似是而非。就个人而言,不经过基本教育,何能自由取用?鼠目寸光、井蛙观天,恰恰违背了“自由”的本义;就整ti而言,如果在jing1神文化上也不分高低,那就会失去民族的大dao、人类的尊严,一切都将在众声喧哗中不可收拾。

如果不分高低,只让每个时间和空间的民众自由取用、集ti“海选”那么,中国文学,能选得到那位liu狼草泽、即将投水的屈原吗?能选得到那位受过酷刑、耻而握笔的司ma迁吗?能选得到那位僻居荒村、艰苦躬耕的陶渊明吗?他们后来为民众知dao,并非民众自己的行为。而且,知dao了,也并不能ti会他们的内涵。因此我敢断言,任何民粹主义的自由海选,即便再有人数、再有资金,也与优秀文学基本无关。

这不是文学的悲哀,而是文学的高贵。

我主张,在目前必然寂寞的文化良知领域,应该重启文脉之思,重开严选之风,重立古今坐标,重建普世范本。为此,应努力拨去浮华热闹,远离滔滔口水,进入shen度探讨。选择自可不同,目标却是同归,那就是清理地基,搬开芜杂,集得高墙ju砖,寻获大柱石础,让chu疏朗空间,洗净众人耳目,呼唤亘古伟步,期待天才再临。由此,中华文化的复兴,才有可能。



文脉的原始材料,是文字。

汉字大约起源于五千多年前。较系统的运用,大约在四千年前。不断chu现的考古成果既证明着这个年份,又质疑着这个年份。据我比较保守的估计,大差不差吧,除非有了新的惊人发现。

汉字产生之后,经由“象形——表意——形声”这几个阶段,开始用最简单的方法记载历史,例如王朝谱牒。应该夏朝就有了,到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已相当成熟。但是,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句,还构不成文学意义上的“文脉之始”文学,必须由“意指”走向“意味”这与现代西方mei学家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有点关系。既是“意味”又是“形式”才能构成完整的审mei。这zhong完整,只有后来的《诗经》,才能充分满足。《诗经》产生的时间,大概离现在二千六百年到三千年左右。

然而,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虽然在文句上还没有构成“文脉之始”但在书法上却已构成了。如果我们把“文脉”扩大到书法,那么,它就以“形式领先”的方式开始于商代,比《诗经》早,却又有所jiao错。正因为此,我很喜huan去河南安yang,长久地看着甲骨文和青铜qi发呆。甲骨文多半被读解了,但我总觉得那里还埋藏着yun育中国文脉的神秘因子。一个横贯几千年的文化行程将要在那里启航,而直到今天,那个老码tou还是平静得寂然无声。



本章尚未读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