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代序(1/3)

本站新(短)域名:ddshuwu.com

代序

寻找王度庐老师(代序)徐斯年

我所在的学科决定立项研究通俗文学,这一课题并被列为“七五”国家社科重点专案。不久,几位研究通俗文学的朋友相继来信,说起“武侠北派四大家”中,写白羽、李寿明、郑证因三人的生平,人们多已知晓,惟王度庐,至今不知何许人也,问我可有这方面的线索。经过他们的“qiang化刺激”,猛然想起母校的王度庐老师。他是我高中同班同学王膺的父亲,没给我们上过课,也从未听说他写过武侠小说,但姓名倒一字不差,姑且问问看。很快就收到了母校回信,得知王老师已经逝世,但因此却找到了王老师的夫人,我们当年的舍务老师李丹荃女士,并且确认了那位四十年代闻名全国的“侠情小说大师”果然就是王膺的爸爸。正是:踏破铁鞋无觅chu1,得来全不费功夫!

王老师xing格内向,沉默寡言,我除在课外活动小组“文学研究会”听过他一次报告,并听屗邓知识渊博,是“老师的老师”外,对他一无所知。所以,研读他的作品的过程也就是我逐步了解他的过程。

海内外研究通俗文学的学者对王老师评价极高,称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创造了言情武侠小说的完善形态”“是开山立派的一代宗师”,但当时除台湾学者叶洪生先生对王老师的侠情小说有较详细的评介外,未见他人作过更系统的研究。王老师的言情武侠小说代表作是“鹤铁系列”五bu作:《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当时这些作品在大陆还未重印,港台版本又难搜求,我是跑了苏州、上海、天津、北京四市图书馆,加上朋友帮忙,才得以看全的。

这五bu作品写了四代侠士侠女的爱情故事。与过去的武侠小说截然不同,王老师笔下的这些侠者既是英雄,又不太像英雄。我觉得王老师有意不肯赋予他们包打天下、救国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无上功能。他们的行动集中于一个目的——为捍卫自己爱的权利而斗争,而爱的责任又常常令他们困惑,因为他们为所爱者所zuo的一切、甚至牺牲,往往并不能给对方带来幸福。他们的爱情悲剧固然是外bu因素如封建势力、封建礼教造成的,但又并非完全如此。作为武艺高qiang、足智多谋的侠者,他们对外bu势力的斗争一般能够取得胜利,然而一旦面对自己xing格、心理方面的弱点︵也括genshendi固的传统观念︶,他们却难免“吃败仗”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敌人正是自已。就作品shen度而言,王老师不但写chu了人wuxing格的复杂xing,而且把外bu斗争引入了他们的心灵shenchu1。这zhong悲剧,正是典型的“xing格悲剧”

中古时代被称为“英雄时代”,而“非英雄”、“反英雄”正是现代意识的鲜明特征。以古代为故事的背景,写的又是武侠小说,王老师当然不能不写“英雄”;然而如上所述,他的侠情小说又带有明显的“非英雄se彩”和个xing主义思想倾向︵与此相应,他笔下的江湖社会则有qiang烈的平民xing︶。直至四十年代初,我国的绝大多数武侠小说都未突破“情节中心”的构思模式,王老师的构思则直指人的内bu冲突和人xing的复杂内涵,这就不仅使武侠小说的构思模式向“xing格中心”实现转移,而且突破了拘于表层善恶、正邪斗争的传统窠臼。由此,我gan到王老师的作品在当时是han有很qiang的现代xing的。

在悲剧作品里,悲剧jing1神总是爆发于“极限情境”;而在王老师的作品里,悲剧jing1神却常常弥漫于“极限情境”之外:那些侠士侠女在战胜外敌之时,往往横刀四顾,茫然若失;或者,当他们退隐江湖之际,平静的外表之下实埋藏著无限悲凉。这使我想起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剧”的一段议论,他说,在心理剧中“造成痛苦

本章尚未读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