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可以旋转的餐台都被人恨不得拆下来随船带回去。
后来傅紫萱看到商机觉得有利可图,专门谈下一间将要倒闭关门的铁匠铺,图纸与他五五分成,专餐台的铁制转轴。外来的客商玻璃台面可能带不回去,带几个转轴回去还是可以的。
傅紫萱也应了下来。
而酒楼一条街其他酒楼因为得知醉仙楼现有周府在罩着,也没人敢上前去捣,连派了几趟探过去取经,没想到左等右等都不见人回来,都粘在椅上起不来了。
话又说回来,只说开张那日,当天的“饭桶”可是供不应求。
后来不是当地的客还是停船靠岸的过路商贾,吃完饭桶,都要往回再带一桶的。不下船的太太小也能在船上喜滋滋地吃上一小碗。后来得整个魏朝都纷纷效仿,装饭都不用瓷盆了,纷纷上木桶,渐成风尚。
开张当日,醉仙楼一扫当地垫底之势,一跃成当地新贵。
木匠的几百个饭桶都不够用了,就是伙计及时回收,厨房里的洗碗工就是不停歇的洗也不够用的。而且还有不少人要钱买回去的。用荷叶把饭打包起来都不肯,非要连着木桶带走。
其实饭桶里的饭也只不过是另一炒饭罢了,用各调料和酱油把米搅拌匀了,又把米在锅里炒了,才开始加煮。炒的时候加了各调味品,加了丝、玉米、青豆、、虾仁、胡萝卜丁、甘蓝丁、还有鱼仔等等十几料,如彩虹一般各颜。
当天一直忙到亥时,才得空歇了。
赵坤对此醉仙楼也极为乐观。
为了保温,装在带盖的小木桶里,木桶大小都是一样的,里面能装五六个人的量,每人能盛一小碗。后厨每桌人数往木桶里装米饭。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傅紫萱可不想因小失大,这饭光吃一碗就能饱,都不用其他菜了,就是饭再贵又能卖多少钱呢?还不是靠菜式赚钱?
而吃饭又最大,你可以没衣服穿,但你不能不吃饭。你要是对礼不满意,你还能把牌退了,兑了钱买自己喜的东西不是?
翻了一下帐本,发现三牌卖众多,每日都销上千张。就是贵宾牌三天都卖了将近一千张了。而一张贵宾牌是一百两银。这牌虽说是透支的以后的收,不过这数目也够让人瞪目结了。
连见过世面的周老太爷都不免咋。
后里当初招伙计时,傅紫萱还从云庄里招了些年轻的姑娘小伙充服务人员,地方大了,后厨也不够人,也从云庄招了一些后厨人手,又从人牙买了十几个人调教。
如此忙过开张的三天,两人才有空坐下来盘一二。
最开始几个月是五两银一个,每天都能卖上几十个。后来慢慢传开后,就降为二两银一个,每天还都能卖上几十个的,每月光卖这个转轴就能养活醉仙楼几十号员工,还有剩的。
赵坤虽然也住在小院,只是两人都累得没时间,只挥了挥手,就各自回房倒睡了。
这世上无非就是两件事,吃饭和穿衣。
当天醉仙楼不是前堂还是后人满为患,外还有不少排队的。平时也就是中午和晚间吃饭的时候,有人用餐,这一天竟是每个时辰都有人在用餐。只要有人离座就会有人补上,差抢破。
此加大了,比别的两三间醉仙楼还要大,只一个事一个掌柜怕是不行。傅紫萱手并没有这样的人选。(未完待续。)
相熟不相熟的见了面都会问一句:“知那醉仙楼吗?”
和傅紫萱约好,敬县的醉仙楼就给傅紫萱了,他可能一年里要大半时间坐镇此了。而且此位置不错,往南往北都极为便利,他到各巡视也便当地很。
所以不是本地的客商还是外地来的,几乎都把醉仙楼的牌当成送礼佳品,这倒是傅紫萱不曾想到的,这可是意外之喜。照这个势,只怕此的醉仙楼将一跃成为二十五家醉仙楼之首。
当天只好限量卖,一桌只限买一个饭桶,再多没有了。客人抱怨不已,开张次日来者更多了,相当一分是冲着饭桶来的。
可能是此南北汇,南来北往的商贾众多,生意人总要拉拢人,不是找合作伙伴,还是找靠山,送礼都是必须的。送这牌既面又不俗还不引人耳目,不用担心送的礼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