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本书自序(1/2)

本站新(短)域名:ddshuwu.com

本书自序

这是一本以“行走”为主题的文选。

几位重要的朋友动员我chu这样一本书。他们告诉我,我的那些老对手最近有了新的动向,盗版的重心已经从文集转向文选。我问为什么,他们说:“你的文集chu了好多本,一般读者chu门在外图轻便,更愿意买文选。”因此,朋友们希望我chu一本用轻纸印刷的文选,来打破一下伪本文选的垄断。这个主题,也是他们建议的。

但是,从《文化苦旅》开始,读者已经熟悉我有关“行走”的很多文章。这次有没有可能,把选择的重点往后挪?几经讨论,便形成了本书的结构方式:

一、汇集我所有“行走”文集的序言,置之卷首,借以概括我在这方面的基本历程。

二、原则上只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中的文章,都是我十五年来考察中国和世界各大文明时所写的篇什。本来那些完整的考察过程很难作片断xingchou离,这次试着chou离一次。

三、余下的bu分,集中表现“行走”的思维品xing,选了几篇例证xing的文章,说明我在路上遇到中国历史重大难题时的思考方式和表述方式。而有关小人的文章《历史的暗角》,初一看似与“行走”无关,其实写的是离开人群后纔能看清的人格se差,也属于只有在chu走后纔能完成的作品。

由此可见,本书突chu了“行走”的开阔xing和思考xing。

这理解来自于我的亲shenti验,而且是整整十五年的ti验。

这十五年,我基本上是在路上度过的。

这十五年,就年龄而言,是我一生最好的时期。

那么,也就是说,我的生命主调,将由一条条路来绾接。泥的路,沙的路,布满枪口的路,烟霞迷蒙的路。

李白说,行路难。但他一直在走,走到生命的尽tou。他把滔滔江水中明月的倒影,作为一生脚步的句号。谁也不知dao那天夜晚他究竟是酒醉还是失足,是主动还是被动,但谁也想不chu另一zhong更好的结束方式。他的明月就是他的故乡,这chu2及了一切行旅者的jing1神结构:家在极远极近chu1。他就这样回家了。

行旅者的jing1神结构是独特的。从表面上看,人人都会有一点外chu的经历,有的人由于谋生职务的需要还会走得很远,但他们未必拥有行旅者独特的jing1神结构。这zhong结构,是对常态情思的多重背反;这zhong背反,大陆称为悖论,台湾称为吊诡,虽是哲学命题却裹卷着苍凉的gan情;这zhonggan情,沈在心底,压在hou口,无可名状;虽然无可名状,一旦撞见却能立即gan受,如荒村见故旧,陌路遇知己。

例如,当年刚刚听liu行歌曲时心态迟钝,难为所动,奇怪那些年轻歌手为什么如此健康却为琐碎的烦闷大喊大叫。但是,有一天突然听到三mao写的“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时,耳mo一震,百脉俱开,剎那间认识了那个三mao。现在有人用常态情思调查三mao,那恰恰表现了两zhongjing1神结构的差异。

我并不认为行旅者的jing1神结构对人生是重要的,因此也不把它当zuo择友的标准。例如,我的好友周涛对三mao的这几句诗就缺少好gan,总觉得怎么一开口就是“不要问我”谁问你了?原来我的这位长期骑在ma背上游牧草原的诗人其实并不喜huan旅行,他喜爱的倒是居家安静,因此不容易ti会三mao的语境。请设想一下,当你以一个东方人的形象不断chu现在一个个西方小镇老街中的时候,每双yan睛、每个窗口都在向你发问,而且显而易见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从哪里来”但又都没有发chu声音。于是你心中千遍万遍地用三mao的诗句来默默回答,正因为是千遍万遍,这zhong回答的潜在声调必然变得空旷、凄楚、豪迈。一般歌手唱不chu这般神韵,后来在电视里见到我的另一位朋友费翔老弟胡子拉碴地在远方长街间边走边唱,衣衫草草,双目迷茫,便心中一抖,想,就是他了。原因只有一个,费翔本shen就是一个行yin万里的liu狼者。

gan应总是互相的,我mingan到了他们,他们也mingan到了我。这其实并不决定于我是不是写旅行,就像很多喜huan谈球的人未必能被真正的球迷看zuo是同类。探险家余纯顺先生在罗布泊遇难后,人们发现他仅有的几件最后遗wu中有我的《文化苦

本章尚未读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