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讲大江东去(2/4)

历史上对周瑜的评价:

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少年英雄

他不可能因为嫉妒别人

这个事情不合逻辑啊,第一,你不就是怕他城中埋伏了军队吗,派一个侦察连去看看,探个虚实可不可以?第二,司懿亲自来到城门楼下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面神自若,琴声不,说明距离很近,看得见听得清,那你派一个神箭手把他下来行不行?第三,据这个郭冲的说法和《三国演义》的说法,两军的军力悬殊是很大的,有说司懿带了二十万大军的,有说司懿带了十几万大军的,反正至少十万,你把这个城围起来围他三天,围而不打行不行?何至于掉就走呢?所一是不合逻辑的,诸葛亮的空城计是虚乌有。

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气量是非常大的,《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度恢廓”就是气量大,品质好;当时的人对他的评价也非常,刘备说他“量颇大”;蒋说他“雅量致”顺便说一句,蒋这个人也是受冤枉的,蒋确实到过周营,因为蒋和周瑜是同学,但是蒋没有盗什么书。看来历史有时候离我们真的是非常地遥远啊,我们已经很难清楚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了。

雅量

这件事情来还表现他的无限羡慕呐!我们去品读一下苏东坡的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家了”是什么样的一受?反正我是羡慕他,你想这样的一个人他怎么可能会去忌妒别人呢?我们忌妒他还差不多。他又怎么可能因为忌妒别人而会被别人气死呢?那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任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都有三形象。一是历史的本来面目,我们称之为历史形象,这是历史学家主张的样,比方说《三国志》的记载。第二是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的面目,我们称之为文学形象,这是文学家、艺术家主张的样。还有一,是一般老百姓主张的样,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比方说民间信仰中历史人的形象,以及我们每个人心目中历史人的形象。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历史人的形象,因此一个历史剧,电视连续剧,或者电影拍来以后,我们的观众会发表评论说某某演员演得不像,这个曹不像,这个周瑜不像,这个林黛玉不像,这个贾宝玉不像。你怎么能说不像,你见过吗?可见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形象,这个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

后来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引用了这个材料,并予以驳斥,说当时在平这个地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一件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司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不在平战场,怎么可能有诸葛亮和司懿的空城计呢?但是这个空城计的故事实在是太彩了,所以文学作品是一说再说,戏剧作品也就一演再演,但是这个事情是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逻辑的。我们简单地说一下这个空城计吧,大上的意思就是说司懿率兵来攻,诸葛亮派谡去守街亭,谡这个人是个书呆,空谈可以,打仗不行,把街亭给丢了,于是司懿就率领几十万军杀奔而来。当时诸葛亮手上已经没有兵了,只好把城门,四个城门全打开,派了20个老兵在门扫地,诸葛亮自己搬了一张琴,焚了一炉香,带了两个小孩,坐在城楼之上唱卡拉OK。司懿的大军跑来一看,不知是怎么回事,然后司懿自己打上前,大为惊诧,说搞什么搞?城门大开他开Party啊。于是撤军。

*一提起诸葛亮,人们就会想到空城计,而说起空城计,则展现了人们对诸葛亮军事天赋的无比推崇。那么,诸葛亮的空城计究竟发生过没有?人们对诸葛亮的追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易中天先生对诸葛亮的历史形象又有着怎样独辟蹊径的品评呢?

而被别人气死

诸葛亮这个人,至少从晋代开始就已经是很多人追捧的对象。当时有一个叫郭冲的人,郭冲这个人大概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觉得现在大家对诸葛亮的评价远远不够,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叫“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这里还有五件事情是你们大家不知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空城计。诸葛亮的空城计最早见于郭冲的这篇文章。

这三形象是有差距的,对于三国来说,形象最离谱的是诸葛亮。

度恢廓

其他的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等都是编来的。其中最可笑的是借东风,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三国演义》,当时诸葛亮借东风是个什么形象?披散发,光着脚丫,穿一袍,所以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这个妖不是妖也不是妖怪,是妖人。妖人就是当时那些装神鬼的,什么巫婆啊,神汉啊,这类的人。诸葛亮当然不是妖人,诸葛亮不但不是妖人,而且是帅哥。《三国志》说诸葛亮长八尺,这个八尺是汉尺,汉尺的八尺合现在市尺五尺五寸,相当于一米八四。而诸葛亮山的时候年龄是多少呢?26岁,大家想一想26岁的年龄一米八四的个该是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颇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