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哀公(2/3)

说:“人有五典型:有平庸的人,有士人,有君,有贤人,有伟大的圣人。”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哀公说:“请问像怎样可以称之为平庸的人?”孔回答说:“所谓平庸的人,嘴里不能说好话,心里也不知忧愁,不知考虑选用和依靠贤人善士;动时不知什么,立定时不知立脚在哪里;天天在各中挑选,却不知什么东西贵重;一味顺从外界的事情就像似的,不知归宿在哪里;为耳、目、鼻、、心的望所主宰,思想也就跟着变坏。像这样,就可以称之为平庸的人了。”

哀公说:“好!请问像怎样才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圣人?”孔回答说:“所谓伟大的圣人,就是智慧能通晓大,面对各事变而不会穷于应付,能明辨万质的人。大,是变化形成万源;万质,是理是非、取舍的据。所以,圣人的事情像天地一样广大普遍,像日月一样明白清楚,像风雨一样统辖万,温温和和诚恳不倦。他的事情不可能被沿袭,好像是上天主的一样;他的事情不可能被认识,老百姓浅陋地甚至不能认识和它相近的事情。像这样,就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圣人了。”

哀公说:“好!请问像怎样才可以称之为君?”孔回答说:“所谓君,就是说话忠诚守信而心里并不自认为有德,仁义之充满在而脸上并不炫耀的神,思考问题明白通达而说话却不与人争辩。所以洒脱舒缓好像快要被人赶上似的,就是君了。”

渊!”颜渊 至,定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吾曰:‘东野毕之驶善则善矣,虽然,其将 失。’不识吾何以知之?”颜渊对曰:“臣以政知之。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 于使;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今东野毕之驭, 上车执辔衔,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力尽矣;然犹求不已, 是以知之也。”定公曰:“善,可得少乎?”颜渊对曰:“臣闻之,鸟穷则啄, 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哀公说:“好!请问像怎样才可以称之为贤人?’孔回答说:“所谓贤人,就是行为符合规矩法度而不伤害本,言论能够被天下人取法而不伤害自己,富裕得拥有天下而没有私藏的财富,把财施舍给天下人而不用担忧自己会贫穷。像这样,就可以称之为贤人了。”

哀公说:“好!请问像怎样可以称之为士人?”孔回答说:“所谓士人,即使不能彻底掌握治国的原则和方法,但必定有所遵循;即使不能尽善尽,但必定有所守。所以他了解知识不求多,而务求审慎地对待自己的知识;说话不求多,而务求审慎地对待自己所说的话;事不求多,而务求审慎地对待自己所经手的事。知识已经了解了,话已经说了,事已经了,那就像自己的生命和肌肤一样不可能再加以改变了。所以富贵并不能使他增加些什么,卑贱并不能使他减少些什么。像这样,就可以称之为士人了。”

哀公说:“这样的话,那么那些着商代式样的礼帽、穿着缚有鞋带的鞋、束着宽大的腰带并在腰带上着朝板的人,他们都贤能吗?”孔回答说:“不一定贤能。那些穿着祭祀礼服、黑礼袍、着礼帽而乘坐祭天大车的人,他们的心思不在于吃荤;披麻带孝、穿着茅草编成的鞋、撑着孝而吃薄粥的人,他们的心思不在于喝酒吃。生在当今的世上,牢记着古代的原则;在当今的习俗中,穿着古代式样的服装;到这样而为非作歹的人,即使有,不也很少吗?”

哀公说:“好!”鲁哀公向孔打听舜所的礼帽,孔不回答。哀公问了三次,孔仍不回答。哀公说:“我向您打听舜所的礼帽,您为什么不说话呢?”孔回答说:“古代的帝王中有便帽并穿圆领便服的,但他们的政治却是致力于使人

译文

哀公说:“好!我懂了!”

鲁哀公问孔说:“我想选择我国的人才和他们一起治理国家,冒昧地问一下怎样去选取他们呢?”孔回答说:“生在当今的世上,牢记着古代的原则;在当今的习俗中,穿着古代式样的服装;到这样而为非作歹的人,不是很少的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