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终始(3/4)

关格,死期就很近了。

人迎脉大于寸一倍,应当泻足少胆经而补足厥肝经。泻法取二,补法取一,每两日针刺一次,还必须切人迎与寸,以察验病势的退,如果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就取上的经脉,直到脉气平和再停止。人迎脉大于寸二倍,应当泻足太膀胱经而补足少肾经。泻法取二,补法取一,每两日针刺一次,还必须切人迎与寸,以察验病势的退,如果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就取上的经脉,直到脉气平和再止针。人迎脉大于寸三倍,应当泻足明胃经而补足太脾经,泻法取二,补法取一,每日针刺两次,还必须切人迎与脉,以察验病势的退,如果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就取上的经脉,直到脉气平和再止针。

脉大于人迎一倍,应当泻足厥肝经而补足少胆经,补法取二,泻法取一,每日针刺一次,必须切与人迎,以察验病势的退,如果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就取上的经脉,直到脉气平和再止针。寸脉大于人迎二倍,应当泻足少肾经而补足太膀胱经,补法取二,泻法取一,每二日针刺一次,还必须切与人迎,以察验病势的退,如果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就取上的经脉,直到脉气平和再止针。寸脉大于人迎三倍,应当泻足太脾经而补足明胃经,补法取二,泻法取一,每日针刺两次,还必须切与人迎,以察验病势的退,如果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就取上的经脉,直到脉气平和,再止针。之所以每日针刺两次,是因为足明经主胃,谷气充盛,因此可以每日针刺两次。

人迎与寸都比平常大三倍,叫俱溢。象这样的病变,如不加以疏通,就会造成血脉闭,气血不畅,五脏内伤,在这情况下,如果妄用灸法,很容易发生其它病变。

大凡针刺的原则,达到二气调和就要止针。要注意补,才能达到语音清朗有力,耳聪目明。反之,如果补泻不当,就会使血气不能正常运行。

所谓针下气至而获得疗效,是说实症用了泻法,由实转虚。虚的表现是脉象大如原来却不实。如果脉象仍实如故;虽说一时舒服,而病还没去。虚症用了补法,就会由虚转实。实的表现是脉象大如原来而更实,如果脉气大虽照旧而不实,虽说一时舒服,而病并没有去掉。所以正确运用补法,会使正气充实;正确运用泻法,会使病邪去。痛苦虽不能随针立愈,但病势肯定是减轻了。因此必须通晓十二经脉与各疾病的关系,然后就可明白“终始”的大义了。经和经不会互相改变,虚症和实症也不会相反的,所以针治疾病,就要取其所属的经脉。

大凡针刺应注意的是采用三刺法使正气到来。那病邪不正之气与血气混合,导致,内僭越于外,外沉陷于内,气血运行逆顺颠倒,脉象沉浮异常,脉气与四时不相适应,血气或有稽留壅遏,或有佚过度,这些都必须用针刺来排除。因此,初刺浅层,使邪排;再刺稍,使邪排;最后刺至分之间,待正气来到,就可针了。所谓谷气至,是说已经用了补法,正气就充实些,已经用了泻法,病邪就衰退了一些,由此即可知谷气已至。起初,只是邪气被排除了,而的气血还没有调和,但是已能知病就要痊愈了。所以说正确地运用补泻方法,正气虚的补之使实,邪气实的泻之使虚,痛苦虽不能随针而去,但病势是必然减轻了。经的邪气盛,经的正气虚,一定要先补经的正气,后泻经的邪气,从而调和它们的有余和不足。经的正气虚,经的邪气盛,一定要先补经的正气,后泻经的邪气,从而调和它们的有余和不足。

明胃经、足厥肝经、足少肾经三条经脉,都有动脉布于足大趾之间,针刺时要先审察它属于虚症还是属于实症。如果虚症误用了泻法,叫重虚,虚而更虚,病就更严重了。大凡针刺这些病时,先用手指切动脉,脉搏实而快的用泻法,脉搏虚而缓的用补法;反之,则病必加重。这三脉动的位,足明经在足跗之上,足厥经在足跗之内,足少经在足跗之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