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六讲永安托孤(4/4)

候蜀汉刚刚建国,制还不完善,慢慢来,也可以讲得通。最无法解释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关羽攻襄樊,刘备征孙权,这两次战争事实证明都是错误的,是错误的时间的军事冒险,诸葛亮为什么不阻止?一解释说诸葛亮也没有料到会失败,这个不通,他不是杰的军事家吗?怎么料不到?那么他不说,就是另一原因,就是知说了也没用。有证据吗?有,在哪里?《三国志·法正传》,夷陵、猇亭之战以后,诸葛亮说了这样一句话:“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说法正如果还活着的话,就会阻止我们的皇上,不让他去发动这场战争。那么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第一,法正的话刘备是一定听的;第二,刘备也只听法正的,其他人的话他谁都不听,包括诸葛亮的话他也不听。所以诸葛亮没有说话。

诸葛亮为什么不劝阻?那也只好猜测了。我的猜测是,诸葛亮已经觉到刘备对他的不完全信任,请注意我的表述,不是完全信任,也不是完全不信任,是不完全信任,是有限信任,不是无限信任,打折扣的信任。为什么不完全信任?因为这个时候他们两个人的政治理念有了分歧。刘备集团的诸葛亮和曹集团的荀彧这两个人是非常相似的,他们的共同之是自己有政治理念和政治理想,而他们两个人的理想还刚好是一致的,就是匡复汉室,要恢复大汉王朝。而这两个集团的首领曹和刘备也非常相似,是什么呢?是前期也都有这个理想,到了后期也都没了。曹原来也是有这个想法的,荀彧才会辅佐他,但是后来变了;刘备开始可能也是有这个理想,但是后来忘了。什么时候忘的?王夫之《读通鉴论》告诉我们是分荆得益之后,就是瓜分了荆州、得到了益州之后,刘备就把那个匡复汉室、恢复大汉王朝的理想给忘了。他这个时候的想法就是割据一方,土皇帝,至于“汉贼不两立”那是政治号,是政治手段。问题在于刘备忘了诸葛亮没忘,这个理想在诸葛亮那儿还在。而这样一变化又是微妙的,是不现形的,甚至是说不的,所以诸葛亮也不能去劝刘备说你不要忘掉你的理想,刘备说我没忘啊,所以才有后来所谓的“先帝与汉贼不两立”的这说法。但是心里面大家是有数的,最后双方只能心照不宣,就是什么?诸葛亮埋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不再多闲事。

好了,这就是我猜测托孤之前他们君臣关系,它是非常微妙的,是信任又不完全信任,有那么一小问题。那么有人就要问了,那为什么还要托孤给诸葛亮呢?无人可托啊。庞统死了,法正死了,关羽死了,张飞死了,黄忠死了,超这个时候也死了,剩下可以依托的只有三个人,诸葛亮、赵云、魏延。那么赵云前面已经说过了,不太受信任,一直是个杂号将军;魏延是刘备非常信任的人,但你总不能托孤于魏延吧;何况诸葛亮现在已经是丞相了,那就只能托孤诸葛亮。但是由于是不完全信任,因此他有两保留:第一就是透底,公开把话挑明;第二,设副,他设了一个李严为副,而李严是什么时候当尚书令的呢?是刘备去世前六个月,不能不让人觉得这是刘备的刻意安排。

以上就是我对永安托孤这个事件的一些看法,再申明一遍,只是猜测。不怎么说,刘备是托孤于诸葛亮了,从此蜀汉政权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这个历史时代我们可以称之为诸葛亮时代。诸葛亮接过了刘备留下的这个担,这是一副非常沉重的担。要挑超这副重担,诸葛亮要理好方面面面的许多关系,也正是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诸葛亮表现一个杰政治家的天才。那么诸葛亮要理的第一个关系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他和刘禅的关系,因为虽然刘备说让刘禅视丞相如父,但毕竟是君臣,那么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请看下集——非常君臣。

*到今天为止,《易中天品三国》系列节目的前三个篇章——“魏武挥鞭”、“孙刘联盟”、“三足鼎立”伴随我们走过了2006年。易中天先生用他诙谐的语言和人文视角,为我们讲解了三国时期一个个英雄人,分析了这些英雄人的成败得失。那么,刘备去世以后,蜀汉了诸葛亮的时代,由于这位天才政治家的鞠躬尽瘁和心治理,蜀国政权又延续了数十年;但最终仍然是无可奈何落去。此后,曹魏和孙吴也相继灭亡,天下统一于晋。那么为什么诸葛亮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曹和孙权的接班人也没有一统天下呢?请看《易中天品三国》第四分——“重归一统”2007年天推,敬请关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